环球精选!群体思维


【资料图】

出现群体思维时,一些值得争议的观点、有创意的想法或客观的意见会被压抑下去,或者即使有人提出,也会遭到群体的忽视,最终影响群体决策的质量。群体思维由美国心理学家I.L.詹尼斯提出,源于他对美国肯尼迪政府在猪湾事件中群体决策糟糕表现的分析。

群体思维具有以下八个特征中的一个或多个:①无懈可击的错觉,即群体对自身过于自信和盲目的乐观。②行为的合理化,即通过将已经做出的决策合理化,忽视外来挑战。③对群体的道德深信不疑,坚信群体做出的决策是正义的,不存在伦理道德问题。④对外群体看法刻板化。⑤从众压力。⑥自我压抑,即群体成员会避免提出与群体不同的看法和意见,压抑自己对决策的疑惑。⑦全体一致的错觉。从众压力和自我压抑的结果,会让群体意见看起来一致,并由此造成群体统一的错觉。⑧思想警卫,即群体决策一旦形成以后,某些成员会采取措施,如限制成员提出不同的意见,来保护决策的合法性和影响力。

詹尼斯继而指出,产生群体思维有八种前提条件:群体高度凝聚、群体与外界信息隔绝、命令式领导、决策缺乏有条理的程序、群体成员背景和价值观的相似性、外部压力、成员没有信心寻求比领导提出的方案更好的方案、成员自尊心低落。

标签:

X
X

Copyright ©  2015-2023 京津冀信息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京ICP备2022022245号-12   联系邮箱:434 922 62 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