深中“牵手”,热“土”来!|深中携手 桥见未来

最近,深中“牵手”的讨论度更热了。

深中通道在不久前刚刚完成了海底隧道的全线合龙,深中两地离物理空间的“牵手”更进一步。喜上加喜的是,深中经济合作的距离又将实现一次大跨步。

6月28日,2023深圳·中山联合招商大会暨宝安九围国际总部·翠亨深中合作区推介会将在深圳市宝安区举办。跨过伶仃洋,深中首次在招商领域“牵手”联动,面向世界发出呼唤。届时,深圳市宝安区与中山翠亨新区将签订高质量融合发展框架协议,两地交通运输局将签订交通一体化有关协议。


(资料图)

两地联动令人振奋的同时,产业空间话题同样引起广泛关注:“海上长龙”所卧的翠亨新区马鞍岛,面积仅30多平方公里;从深圳出发20分钟便可到达的中山,全域面积也不过1800平方公里。寸土寸金的中山,真的做好准备与深圳共招天下商了吗?

马鞍岛鸟瞰(优化中)。

回看中山近一年多来持续推动的前所未有的空间变革,已经为这一轮深中联合招商筹备好了一方热“土”。

250平方公里工业地“红线”是多大范围?

自广东省提出“制造业到家”以来,各地市“八仙过海”发展相关产业。作为工业“大户”的中山自然不甘落后——近年来第二产业增加值逼近地方GDP总值的50%,2023年一季度第二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.3%,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.2%,工业投资增速达43.1%。

产业项目不断涌现,产业空间也必须供应到位,这对建设用地开发强度超国际红线、逼近40%的中山提出了不小的挑战。

小榄镇粤深·湾区智谷智能锁产业基地4栋厂房招商率已超70%。

随着《中山市深入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改革实施方案》(下称《实施方案》)的出台,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改革正式在中山打响。从方向到打法,《实施方案》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划。

《实施方案》最亮眼的一处,莫过于立法划定不少于250平方公里工业用地保护线。

250平方公里是多大?是中山全域面积的近14%,比整个翠亨新区还略大一些。中山将拿出至少这么大的面积,支持工业项目落地,支持制造业当家。

红线划定后,中山又要如何在有限的空间中布局制造产业?

神湾镇诚艺·外沙科创城一期项目全线封顶。

一方面,是组合运用多种“工改”模式连片改造。中山的中小企业众多,造成土地碎片化利用现象普遍。在以“工改”推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过程中,中山组合运用单一主体归宗、政府收储、村企合作、“三旧”改造、新地开发等模式,促进权利主体连片改造,并加大政府对碎片化土地的收储力度。另一方面,是鼓励住宅、商业用地改变功能为工业用地,落实改变用途的奖励措施。

此外,提高厂房限高,鼓励地上、地表、地下立体开发也被写入了《实施方案》,普通工业用地容积率不低于2.0并允许提高至4.0,生产厂房建筑限高提高至70米,在中山投资建厂将获得更大的发挥空间。

“工改”腾出超2万亩工业用地有多大效益?

位处大湾区几何中心、深中通道即将建成、南珠中城际破土动工,利好信息正不断从中山向整个湾区释放。当产业项目将目光投向落脚的空间时,中山正在推进的“工改”也正回应着这一空间需求。

6月下旬,“工改”的数据刷新到了一个新阶段——在推进了一年半后,中山已经通过“工改”拆除整理了超过2万亩的低效工业用地。

火炬开发区联速科创园一期两栋新厂房交付。

这2万多亩的土地上,曾有着实实在在的厂房及其权益人。清租清退、拆除建筑以及补偿,代价无疑是巨大的。改出的2万亩空间,究竟能为中山、能为落脚在中山的产业项目带来多大效益?

从整体数据看,截至目前的“工改”项目,预计推动新增投资约750亿元。今年一季度,“工改”项目对中山全市工业投资的贡献率约14.5%。截至5月底,中山制造业经营主体增至12.57万户,净增1.26万户,增长约11%。

从企业一方看,容积率从0.65提高到了3.0以上,厂房自持比例由51%调整为20%、限高从50米调整为70米、容积率由最高3.5调整为4.0,项目审批步骤直接砍掉一半。对比“工改”前,如今在中山投资建厂更加“划算”。

更需要关注的是,“工改”的目的不仅限于腾出产业空间,还在于优化产业布局。

过去一年多里,“工改”与招商联动的提法在中山十分常见。在十大主题产业园的规划部署下,“工改”也严格规范其产业和园区准入标准,瞄准专精特新和小巨人企业、产业链上企业,科学精准地进行产业招商,还在“中山看地云”小程序上发布近100个腾挪园项目招商信息。这所做的一切,为的都是通过“工改”这次“破”的机会,“立”数字化智能化制造产业的新局。

据统计,“工改”已经新招引企业138家,服务本土企业195家,其中包括明阳、华帝等一大批本土优质企业在“工改”中实现增资扩产。

“商住改工”5000亩产业空间含多大决心?

前几日,中山北部的家电重镇南头镇传来消息:中山首宗政府收储百亩级“商住改工”地块动工了。对于土地开发强度超80%的南头镇来说,“商住改工”无疑是困境中的一条新通途。

不只是南头镇,“商住改工”正在成为中山全市除“工改工”以外的另一条土地存量改革的方式。

今年3月,中山宣布将推动翠亨新区、岐江新城两大核心产业平台内的超5000亩商住用地调整为产业用地,并在4月推出了全省首创的“商住改工”支持类政策。

这是对制造业的利好,也意味着中山将面临商住用地与工业用地之间10余倍甚至更高的地价差的损失,调规需要做出巨大的决心。

以马鞍岛为例:在临海、毗邻深圳等区位优势的叠加下,其作为商住用地的地价自然不菲。然而,中山却选择将其中的3000亩住宅用地调整为产业用地。调整后,全岛产业用地增加了约20%。

“短期看是‘赔本’的,但中山算的是更长远的‘账本’,实体经济带来的长期效益,是‘一锤子买卖’的房地产所不能比的。”中山市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这样解释。

秉持这个原则,5000多亩的“商住改工”用地成了一个开端,越来越多的镇街加入了“商住改工”的行列,大大小小的企业也从这份决心的转变中获益。

中山市雪乐电器有限公司智能制造基地项目在中山智能家电产业园(大岑片区)内动工。

一个月前,全国知名灯饰企业松伟灯饰通过“住改工”在古镇镇拿下了一块40多亩的地块,投资建设数字化智能化产业园。在此之前,这家灯饰“大厂”甚至没有一处属于公司名义的地块。动工那天,公司董事长谢伟列了一组数字:“我们这块地总投资2.5亿元,大概3年,产值高峰可以达到5亿元以上,税收在投产第二年就能达到3000万元以上。”

南方+记者 陈少宏

【作者】 陈少宏

【来源】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+客户端

标签:

X
X

Copyright ©  2015-2023 京津冀信息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京ICP备2022022245号-12   联系邮箱:434 922 62 @qq.com